开篇语:
据统计,2022年中国音乐剧演出市场票房收入突破了6亿元,观众数量达到了213万人次,就连相关的高校专业也出现了报考人数新高。随着时代发展,这种舶来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,国内原创作品也与日俱增。一向擅长打破艺术壁垒的游戏产业,在《王者荣耀》的当先出马下,推出了让玩家惊喜、路人满意的音乐剧《摘星辰》,将“传统文化输出”的成就簿上再添一星。
正文:
2月25日,北京保利剧院门前立起了巨大的《摘星辰》宣传海报,不时有兴奋的观众在下面拍照留念。
《王者荣耀》原创音乐剧《摘星辰》经过2022年近10个城市的巡演,迎来了2023年的北京开演首站。我站在保利剧院的前厅,去聆听每一个路人的故事,这里有《王者荣耀》的忠实玩家,也有资深音乐剧爱好者,有步履轻盈的年轻人,也有活蹦乱跳的孩子们。
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脚步,可是在未来的三个小时里,我们都会化身成黑夜中的精灵,一起去聆听关于“星辰之力”的故事。
2023年开启首站,
《摘星辰》登上“百尺楼头”
《摘星辰》是腾讯天美工作室与保利演艺合作,在历时4年的打磨下推出的《王者荣耀》IP原创中文音乐剧,讲述了主角“曜”的成长故事——这个角色在《王者荣耀》中是一个原创人物,从小就怀抱着英雄梦想,想要在璀璨群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,得到所有人的认可,也因此一度陷于迷惘之中。
由这样的一个形象来担当《摘星辰》的主角,是最合适不过的,因为音乐剧这种艺术形式,与我们熟悉的小说、影视等等有明显的区别,它的核心不仅仅是讲述一个故事,更是通过音乐、舞蹈和戏剧三种元素的整合来深入刻画人物,类似我们传统艺术的“生书熟戏”,要让观众常看常新,对角色的张力产生更强烈的共鸣。
从这一点上来说,“曜”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,他的困惑和追求、寻找和成长,几乎能折射出所有年轻人的影子:在危机之中肩负责任,去拯救整个王者大陆,他是一腔豪情又懵懂天真的少年,有善良也有冲动;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,他走过了漫长的旅程,见到了仰慕的李白,认识了公孙离、小鹿女、云中君,目睹了他人的悲欢和迷惘,遭遇了失败也尝到了失意,也在这失意里鼓起勇气重新出发,磨去了少年时的狂傲,长成了成熟稳重又内心坚定的英雄样子。短短三个小时的剧情,《摘星辰》完成了一部“少年成长史”,也让代入“曜”视角的观众心潮起伏。
这样的作品,对剧本故事的创作、演员的理解,以及整体的设计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:要遵循《王者荣耀》的世界观和角色形象,也要完整地设计出曜的成长经历,融入其他的角色故事;最重要的是要把音乐、舞蹈、戏剧元素糅合在一起,既要为故事服务,又要体现出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。
在动画、漫画和游戏中,玩家看到少年气十足的角色说出像“星光荡开宇宙,本人闪耀其中”这样的台词时不会有出戏的感觉,但要是推出同IP的真人电影,“过于抓马”就会让观众有很尬的感觉。为了防止出现这种观感,《摘星辰》的创作团队采取了中西结合的形式来“引导”观众:在音乐方面,《摘星辰》邀请了《荷兰好声音》的制作人Huub Van Loon来编曲、荷兰音乐神童Polle Van Genechten作曲,将流行乐和中国民乐融合在一起,打造出了剧中波澜壮阔的史诗感、意气风发的少年感和跳跃轻快的活泼感三种音乐风格,丝滑转场推动剧情的同时也使得角色的表现更为融洽。
在舞美方面,《摘星辰》邀请了欧洲导演MARTINO MÜLLER和法国著名舞台和灯光设计师ÉRIC SOYER,martino做为音乐剧《巴黎圣母院》的编舞,其独特的审美将剧目定义为pop-musical,两人合作将游戏中角色的“二次元”造型和当代流行元素、通过舞台上的超现实特效融合在一起,在逻辑层面上给观众更明晰的讲述。让观众既熟悉又有新鲜感,像是转场时不用暗场而是用灯光和舞台装置来指引,也让《摘星辰》的整体观赏性上了一个台阶。
从2022年7月1日在深圳保利剧场首演以来,《摘星辰》在深圳、南京、西安、北京、上海等8个城市进行了20场巡演,取得了完美的成功。随着2023巡演在北京正式开启首站,道具、音乐、舞美也迎来了全面升级。
(图:《摘星辰》的海报设计出自知名设计师赵力团队)
危楼高百尺,《摘星辰》已登上楼头,它所迎来的,不只是一个IP的成功衍生,而是数字IP发展的一个新节点。
在前人走过的动漫影视圈层之外,
《摘星辰》选择重新开拓一条音乐剧的道路
可能有人会问,自腾讯在2011年提出“泛娱乐”概念以来,十余年里“游戏IP衍生”已经发展出了很成熟的圈层,动画、漫画、影视剧都有众多产品涉足,为什么《摘星辰》放着前人趟平、自己也能信手拈来的路不走,却要硬生生开拓音乐剧的方向呢?
绝大多数推出动漫影视(尤其是影视剧)作品的游戏IP,本体都是RPG类型,游戏已经设计了相对完整的世界观、编年史、角色主线剧情等“故事”内容,而衍生作品通常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二创。这对IP衍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,它既给衍生作品的创作节省了不少力气,也给创作戴上了一副镣铐,让创作者时刻关注“不能矛盾”“不能让资深玩家失望”,结果就是通常变成了粉丝向作品,对路人观众不友好。
而《王者荣耀》作为一款MOBA手游,角色是游戏的主体,不少角色的故事自成一脉,没有一个线性的逻辑,在剧情向衍生作品中更适合“集中一点”来创作,围绕少数角色展开更丰富的想象。在这一点上,《王者荣耀》通过大量的官方CG动画已经得到了玩家的广泛认可,无论是新英雄宣传向的,还是《不夜长安》这种特定剧情向的都大获成功。我们甚至可以说,在精湛术的加持下,《王者荣耀》已经把动画类衍生作品的品质推到了极致。
(图:《王者荣耀》的官方CG已有上百个)
面对更广泛的“路人群体”,《王者荣耀》并没有想着一网打尽,而是将目标群体定位到了年轻代身上。音乐剧这种舶来艺术形式的文化底蕴浓厚,感染力强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它产生兴趣,国内的音乐剧团体也在不断发展成熟。推出音乐剧《摘星辰》,既能让玩家走进剧院去了解喜爱音乐剧,也能让热爱音乐剧、喜欢演员的观众了解游戏,两种艺术交叉融汇,完成一次突破性的文化输出。
带着这样的目标,《摘星辰》的创作团队不但在音乐和舞美上做到了与IP水乳交融的设计,更在剧情故事上做出了很多创新。像“曜”和“李白”的对手戏里,李白与自己的影子缠斗,既是对影成三人的表现形式,也展现了“对人生的理解”这种全剧核心的解读;剧中有甜蜜明快的恋爱,也有忧郁内敛的纠结,有东方式的风骨,也有西方戏剧里常见的性格冲突。融合在一起后,《摘星辰》顺顺当当地迈过了“中国原创音乐剧总有点水土不服”的门槛,成为玩家有惊喜、音乐剧爱好者很满意的优秀作品。
更重要的是,这也是中国原创IP头一次跳出了“西游记、三国演义、武侠文化、修真文化”这老四样的圈子,用富有东方特色的元素完成了一次具有“世界通感”的衍生创作,不但给中国观众带来了新的体验,也具备了迈出国门、输出文化的资质。
在《摘星辰》身上,我们可以看到,IP多元化发展不再是从游戏本体上延伸出的娱乐衍生品,而是在一个深深扎根的数字IP上成长出的纵横枝条,交织于大众的广泛生活中,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价值。
从最受年轻人喜爱的游戏,到文化输出担当,《王者荣耀》达成了让传统文化更鲜活的使命
一个5v5短兵相接的竞技型MOBA手游,要如何在短平快的游戏过程中让玩家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?
这是《王者荣耀》从诞生那天起,就在考虑的问题,了解文化和学校里学知识不一样,必须给玩家提供兴趣的驱动。《王者荣耀》选择了三步战略,先解决“传递”这个层面的问题,将游戏中大部分英雄角色与传统的历史文化形象挂钩,角色的台词里融入相关的文学诗词、戏剧唱词,在场景、皮肤等外观设计上融入传统文化元素,使得玩家会因为对角色的喜爱而去主动了解更多历史文化;然后解决“扩散”问题,推出各种比赛、综艺节目,促进社交氛围,让玩家间形成文化认知回路;最后开展“创作”环节,鼓励玩家进一步表达和探索,让传统文化在这个生态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。
问世七周年之后,《王者荣耀》也仍然在不断贯彻文化输出的理念,并将文创范围慢慢扩大,从游戏产品逐渐发展成一个原创数字IP,挖掘出新的文化价值。
比如说,《王者荣耀》通过各地博物馆的跨界合作,来推动文化传承和城市文旅,像是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、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合作的大乔皮肤,就隆重地把中国古代水文化推进了大众视野。这款皮肤的核心“白鹤梁”在现实中是一块位于涪陵城北长江中的巨型石梁,从唐朝开始,古人就通过观察梁上的雕刻与水面的距离来判断江水情况,并总结出了水位与农业的联系,这也是目前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。虽然今天我们已经不再用这种古老的方式来观察记载,但白鹤梁文化仍然拥有传承价值,《王者荣耀》用数字化演绎的方式为年轻代进行了诠释,也搭建了玩家与传统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。
在去年的腾讯游戏发布会上,《王者荣耀》更是公布了滕王阁序、王者五谷、王者航天三个新皮肤,从地理文化到农耕文化再到现代的航天文化全面覆盖,玩家对“文化传承”的理解也早已不是看看历史故事这样简单。
像这样从深入描摹一个角色,到从角色身上抽出一段历史文化特色去融入游戏世界观的手法,《王者荣耀》已经运用得非常纯熟,不但逐渐补完了世界观的底层逻辑,也在不断完善整个IP的可塑性,《摘星辰》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结出的硕果。
2023年,《王者荣耀》的生命力一如既往的炽烈,而“王者IP”更是作为国产IP文化的代表,沿着数字科技与传统文化交织的路,不断前行。